首页
半干青贮饲料的调制与对奶牛的影响
日期:2016-09-27  点击:92

1、概况

       半干青贮(haylage)又名低水分青贮(10Wmoisturesilage),是在常规青贮技术原理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。传统的青贮技术要求原料的适宜水分含量在65-70%左右,而半干青贮方法则是将青饲料收割后,放置1~2d,使其含水量降到40-50%左右时,再厌氧贮存。这种风干原料对腐生菌、酪酸菌及乳酸菌,均可造成逆境,使其生长繁殖受阻。因此,在青贮过程中,微生物发酵程度减弱,蛋白质分解较少,有机酸形成量少。虽有一些霉菌在半干原料中仍可繁殖,但随着青贮窖中厌氧条件的形成,各种好氧性微生物也逐渐无法生存。

2、半干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法

(1).刈割与集成草垄  禾本科作物在孕穗至抽穗期、豆科饲料在始花期刈割随即将其集成1~1.6m宽的草垄。

(2).晾晒  尽快使饲料茎叶内的含水量降至45%~55%。运至窖旁,铡成1~3cra的草段,人窖。

(3).装窖和封盖  边装填,边压实,最后在上面覆盖聚乙烯薄膜。

(4).迅速降低水分  应使收割后原料的水分迅速降到45%~50%。因为它与原料中养分的损失关系很密切。例如,9h含水量降到55%的原料中养分只损失2%,而24~26h达到这个含水量时养分损失超过6.6%。雨季含水量降到55%的时间长达72h,养分损失高达16.5%。

(5).原料标准  一般青贮原料要求切成2~5cm长,半干青贮则要求切成1.5cm较好。

       半干青贮原料的装填方法也是影响青贮品质的因素。以青贮壕的装填为例,从壕的一头2个角处开始装料,装满一段再装下一段,分段装填比分层装填效果好。

3、常规青贮、半干青贮与干草的比较

       饲料作物或青草在收割、贮藏、饲喂3个主要环节过程中,都不可避免地有这样那样的损失。其主要原因来自三方面。

(1).机械损失  在收割、搬运、晾晒过程中叶片部分易干,也容易脱落丢失,而叶片中的养分高出茎秆部分几倍。从防止叶片丢失的角度分析,青贮优于半干青贮,半干青贮优于干草。

(2).植物活细胞的消耗  植株水分降至40%左右,是植物细胞停止呼吸的起点。为此,调制干草首要任务是以最快速度降低其水分含量,尽量减少活细胞呼吸带来的养分损耗,但一般采用的翻晒,又与机械损失形成矛盾。青贮技术可在几日内窒息活细胞,最大限度地保存养分,但含水量过高时不仅会影响采食量,同时也不利于乳酸发酵。半干青贮虽可兼二者之长处,但仍需预付植物活细胞在晾晒成半干状态时的养分消耗代价。

(3).微生物的消耗  自然界中各种各样微生物都是与人类争夺植物中养分的“劲敌”。人类可以通过青贮或半干青贮技术利用乳酸菌完成保鲜任务。但在启窖后的二次发酵引起的损失,往往高于干草晾晒养分的损失。一般来说,青贮的晾晒损失相对较少,半干青贮次之,干草最多;但青贮或半干青贮处理不当,贮藏损失加上汁液渗漏损失及二次发酵损失,也会高出干草调制的损失。、因此决策者应因地制宜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,争取获得最佳效益(

4、青贮用牧草或饲料作物收割适期

       用于青贮的牧草或饲料作物的收割适期受种种条件的制约,如单位面积的干物质产量,收获物的可消化总养分量,如半干青贮与青贮对原料中的水分、水溶性碳水化合物(WSC)、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含量的要求,调制青贮时气候条件,饲养技术对饲料质量的要求等等因素的制约,不能一概而论。特别是随着饲养技术的改革,对收割适期也提出新的要求。

       牧草或饲料作物的产量最高点往往是植株可消化性的下限,一般禾本科牧草在50%抽穗期以后,植株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、粗蛋白质及水分都逐渐下降,而总干物质产量上升有限。为此,从可消化总养分的收获量考虑,过去多主张玉米在乳熟期,禾本科饲料作物在抽穗期,豆科牧草在始花期为收割适期。但从50年代以来随着半干青贮的普及和饲养技术的提高,总的倾向于适当推迟收割期,理由是半干青贮要求水分含量要少,过早收割不但水分高,需晾晒,如逢雨季反会增加水分,增加腐败的因素。因此,采取晚收的办法随收随贮。虽然消化率有所下降,但总可消化养分的量还是增加。中村(1983)报道,  日本目前普遍将青贮玉米的收割期推迟到蜡熟期一黄熟期之前。据中村等的试验,蜡熟期收割,尽管在家畜粪便中发现有整粒玉米的过料现象,但从单位面积的可消化养分总量对比,仍显著高于乳熟期的可消化养分总量。可消化总养分收量的高峰在蜡熟期到黄熟期,完熟期其次,乳熟期最低,而可消化蛋白质的产量也以蜡熟期最高,但黄熟期最差,乳熟期居中。因此,收割适期应依产量与质量之乘积决定。

       鲜甘薯藤中含有大约82%~86%的水分,霜前收割不加晾晒降低其水分含量,直接青贮,必然导致腐败。同样的问题在苜蓿青贮调制中也普遍的存在。


关于网站  |  普通版  |  触屏版  |  网页版
06/03 10:18
首页 刷新 顶部